以高质量文旅融合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

    发布时间:2020/11/26 11:56:03 来源:中国旅游报

    沿江省市要紧抓国家战略深化推进的新契机,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的独特功能与优势,以更有力、更有效、更创新的推进思路和工作举措,加快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协同高质量发展,为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重要贡献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省南京市主持召开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长江造就了从巴山蜀水到江南水乡的千年文脉,是中华民族的代表性符号和中华文明的标志性象征,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要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保护传承弘扬长江文化的重要指示为推动长江沿线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遵循。

    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长江经济带要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

    文化和旅游是长江经济带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要领域,推进长江上中下游文化和旅游协同联动高质量发展,是把长江经济带建成主战场、主动脉、主力军的重要路径和有力抓手,是促进国民经济循环发展、服务人民美好生活、深化区域协同发展、形成新发展动能的重要选择。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加快形成以质量品牌为标志的长江文化和旅游竞争新优势,应成为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内容。

    长江经济带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具备较好的基础和特色优势,对照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新要求和新任务,长江经济带发展还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迫切需要沿江省市紧抓国家战略深化推进的新契机,充分发挥文化旅游业的独特功能与优势,以更有力、更有效、更创新的推进思路和工作举措,加快推动文旅融合协同高质量发展,为促进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做出重要贡献。

    一是要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保护好长江文物和文化遗产,深入研究长江文化内涵,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长江文化聚合了古代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以及近代海派文化、当代创新文化,需要在当前研究成果基础上,在中华文明史、世界文明史的更宽视野、更大方位中,进一步研究阐释长江文化的内涵,进一步塑造鲜明生动的长江文化精神标识,进一步构建讲述新时代中国故事的长江文化话语体系,铸就长江经济带共同的价值高地和精神纽带,丰富中华文明的时代内涵。

    二要充分发挥文化和旅游在跨区域协调发展中的特殊功能与优势。一方面,文化和旅游具有的大消费、大产业、大交流属性和服务人民美好生活的特质,在当下扩大内需,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背景下,能够发挥出独特优势。另一方面,区域合作,文旅先行是国内外区域协调发展的普遍经验。应在更为开放的条件下,在新技术手段的支撑下,进一步发挥文化和旅游引领社会风尚、提升文明素养、促进民心相通、活跃百姓消费、深化产业融合、推动城乡融合的功能作用,加快长江经济带文化和旅游融合协同高质量发展步伐。

    三要集成优化、吸纳借鉴国内外跨区域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协同发展的经验举措。国外著名大河文明、流域文化以及文化旅游带的发展,创造了大量可资借鉴的理念与经验。国内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长江经济带重要组成部分的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均在文旅融合协同发展方面创造了富有成效的路径和模式。近年来我国大运河文化和旅游快速发展,更是形成了大河文旅融合协同发展的新案例。应深入研究、集成优化、吸纳借鉴上述区域的创新成果与经验,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探索创造长江经济带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的新方略新路径。

    四要加强长江经济带沿线区域文化和旅游规划、市场、产业的对接与协同。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区域,存在着区域发展不平衡、区域合作机制不健全等问题,沿线区域文旅融合协同发展需要在规划对接、市场开放、产业联动方面做出具有创设性的制度安排,采取符合现代治理理念、现代产业体系要求的路径模式。要率先发挥沿线区域内核心城市的带动协同作用,结合产业创新转型、新型城镇化建设、都市圈及城市群建设,推动沿线区域文化旅游产业带、文化旅游廊道、文化旅游岸线、文化旅游名城(镇、村)建设,建设一批富有文化底蕴的世界级旅游景区和度假区,打造一批文化特色鲜明的国家级旅游休闲城市和街区,并在文化和旅游实体空间建设、信息系统兼容等方面做出更大力度的推进,力争打造更多文旅融合协同发展的创新平台和新增长极。

    五要着力强化长江经济带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推进上中下游协同联动发展,强化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是文化和旅游融合协同发展的关键和基础领域,是长江经济带推进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本要求,也是人民群众文化和旅游需求最具获得感的重要领域。需要沿江省市依托电子政务改革、营商环境改善成果,在文化和旅游功能场所开放、规则标准协同、信息平台衔接、服务信息互通等方面做出更大努力,切实提高沿线区域文旅公共服务便利共享水平。


    (作者为上海文旅产业研究院执行院长 作者:李萌)






    网站地图|法律声明|联系我们|客户服务|集团网群
    Copyright©山东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支持:鲁网网站备案:鲁ICP备09023214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