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实做好文明旅游这项系统性工程

    发布时间:2021/4/6 13:41:22 来源:中国旅游报

    文明旅游是一个永不过时的话题。近日,3名游客因在八达岭长城墙体上刻字被列入延庆区旅游“黑名单”而备受关注。事实上,每隔一段时间媒体上都会爆出游客的不文明旅游行为,对此,各级主管部门也出台了诸多应对举措。例如,2015年发布的《游客不文明记录管理暂行办法》已施行多年,但文明旅游作为一项系统性工程,显然不是一朝一夕建成的;惩治不文明旅游行为,更不是一个“黑名单”机制就能解决的。做实做好文明旅游这项系统性工程,需要多管齐下、精准发力、久久为功。对此,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厘清认识,明确文明旅游的长期性、系统性。文明旅游直接反映旅游者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事关公民切身利益,事关国家和民族形象。进入21世纪以来,借助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困扰几代人的脱贫奔小康问题已整体解决,但社会道德水平、文明程度的提升,则需要几代人努力。就文化和旅游消费而言,规避不文明行为根本上还要靠公民基本公德意识和旅游素养培育的长期建设,这与个人对文化、旅游形态的体验和认识是分不开的。对于很多人而言,当下的旅游主要还是观光游,其精神需求仍处在“到此一游”的较低层次,他们对我国稀世珍宝、文物古迹的重要文化价值不够了解,甚至将文化和旅游消费等同于普通物质消费,就难免会发生一些不文明的举动。

    心态的改变并非一朝一夕,这也注定了文明旅游工作任重而道远,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也不能单靠某个或某几个部门,通过开展运动式活动或凭借某项或某几项制度就能解决。主管部门和各旅游目的地应当认识到,不文明旅游行为的长期性、复杂性,在整治过程中学会持之以恒、绵绵用力。要发挥全社会各行各业、各部门单位的协同联动作用,强化民众的参与意识,将主管部门的要求与景区景点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制定详细的、可操行的行为规范,并通过多种途径时时处处让游客绷紧文明旅游这根弦。

    二是强调落地,做好政策修订,确保制度规范化、可操作。此次八达岭长城刻字事件,对国家重点文物造成了不可逆的严重损害。饶是如此,这三位游客也只是上了延庆“黑名单”,而没有进入国家“黑名单”;事实上,《游客不文明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自发布以来,除前期几起游客被拉入“黑名单”起到了回应关切、引导舆论、对不文明行为产生震慑作用外,其影响力和发挥的作用呈现递减之势,一方面,这一制度发布时间已久,是否“转正”以及下一步如何做,需要尽快明确。另一方面,作为主管部门发布的“暂行办法”,仅仅是规范性文件,不能超越法律法规,更不能随意限制公民权利,面临查证困难、无权处罚等问题。

    基于此,笔者认为,文化和旅游部有必要联合相关部门,重新修订《游客不文明记录管理暂行办法》,进一步细化不文明记录查证程序、上报流程、不文明行为的分类以及与其他相关部门的配合和协调等内容,形成正式的规章制度,借助日益普及的信息技术手段,发挥旅游警察、旅游巡回法庭以及多部门协同联动作用,真正让“黑名单”制度长上“牙齿”。例如,可考虑能否将行为恶劣但又构不成犯罪的不文明旅客纳入失信联合惩戒机制等。此外,对于一些情节不严重、难以构成实质性处罚的不文明行为,也有必要明确具体的惩罚举措,例如,北京将“不良信息将与旅行社以及旅游行业内部共享,旅游企业再根据信息自行制定举措”值得借鉴。

    三是多措并举,依靠传统手段和创新方式有效开展工作。传统手段方面,要把做好游客教育、引导,作为一项长期坚持的基础性工作。结合融媒体手段,借助具体而细微的案例、标语或公益广告等形式,加强对不同年龄阶段游客宣传教育;要把景区景点作为文明旅游宣传的主战场,持续完善景区设施及服务,如多设立文明旅游提示牌,加强工作人员服务意识,及时制止不文明行为,引导游客自觉文明旅游等。创新方式方面,要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有效监督,做到精准管控。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技术,是技术层面助力文明旅游的必要手段,有必要积极尝试和探索。例如,北京动物园的“智慧景区客户端”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方式帮助工作人员精准捕捉到有不文明行为“前科”的游客入园信息。景区大门的监控摄像头随机抓拍入园游客,并与之前有不文明行为的游客信息进行比对,如果两者匹配度较高,系统会提示工作人员及时处理。(马振涛)

    网站地图|法律声明|联系我们|客户服务|集团网群
    Copyright©山东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支持:鲁网网站备案:鲁ICP备09023214号-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