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文旅融合 增强旅游业恢复发展韧性

    发布时间:2021/10/19 14:46:24 来源:中国旅游报

    今年国庆假期,省内游、短途游、周边游、近郊游成为主要形式,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式的观光游更多地被文化深度体验游所取代。很多地方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推出了一批有特色的文化和旅游体验项目;红色旅游景区景点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备受推崇,“文博游”成为出游新主题。这些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是文旅深度融合、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的有力体现,为旅游业恢复发展探索了可借鉴的路径。

    受疫情影响,游客出行半径变短、逗留时间变长,不断追求慢节奏、深入体验,重视品质享受。在旅游中享受一场文化盛宴,成为越来越多游客的主动选择。以文化丰富旅游内容、提升旅游内涵,借助旅游拓展文化传播广度、深度,既有助于旅游业聚集人气、恢复元气,也能够持续增强群众文化获得感、幸福感。

    顺应文旅融合发展大趋势和疫情防控常态化需求,各地应充分利用本地和周边的旅游资源,在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基础上,强化理念引领,推进文旅融合,规划并推出一批特色、精品文化和旅游产品;加快科技赋能,打造智慧文旅,通过新产品、新场景、新服务,挖掘旅游业恢复发展的潜在空间,提升行业发展的韧性。为此,笔者结合各地实践提出以下建议:

    一是强化理念引领,推进文旅融合。文化与旅游要做到韵质共通、相互促进,首先要转变理念,深刻认识和把握文旅融合的大趋势。要深入挖掘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旅游各领域,并在旅游产品中融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文化教育元素,创新多种表现形式和实现业态,用IP打造挖掘内涵,推动文化资源转化为旅游产品,提升旅游产品、服务的品质内涵。

    今年国庆假期,多地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纷纷推出系列文旅融合产品,深受游客欢迎。江苏举办的“翰墨丹青颂党恩”书画作品展,海南开展的“向祖国献礼”群众舞蹈展演,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的研学游,都十分火爆。丰富多彩的文化和旅游活动,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同时,也有力促进了各地旅游业的恢复发展。

    二是做好规划设计,打造精品项目。文旅融合是全方位、多层面、广角度的工作,在规划设计方面,应瞄准特色亮点发力,将宝贵的资金投入精品项目。

    旅游主管部门要对现有文化和旅游资源进行详细梳理,通过资源整合,打造文化旅游精品。既要统筹布局城市博物馆旅游、乡村旅游、旅游演艺等多种形态,又要深入研究文化特色、景区特点,找到共通处、找准契合点,打造能抓住“眼球”和“内心”的旅游业态,在产品设计、景区呈现方式和旅游体验等方面有新突破。

    各地要持续做大做强文化和旅游领军企业,积极开展创建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文化和旅游消费试点示范城市等工作。今年国庆假期,国风潮流风格的演出项目备受推崇,西安的《长恨歌》、桂林的《印象刘三姐》、南平的《印象大红袍》和开封的《大宋东京梦华》等演出项目,很多时候都是一票难求,彰显了文化精品的强大魅力和吸引力。

    三是加快科技赋能,打造智慧文旅。顺应信息化、智能化发展大趋势,推动文旅与科技深度融合,要时刻关注科技发展及其在旅游领域运用的新动向,因地制宜选择和利用科技手段,协助解决文旅融合中存在的业态差异大、保护开发协同难等问题。例如,借助5G、AI、VR等数字技术,古老敦煌石窟艺术信息得以完整保存、敦煌艺术神韵实现“无损耗”真实再现,“走出石窟、走出敦煌”,成为各地博物馆展出的“常客”;曲阜三孔景区采用全球领先的MR混合现实、人工智能、大数据、计算机视觉与声学技术,结合景区的历史文化内容,叠加形成与景区现场相对应的“三孔平行世界”。科技赋能景区建设,不断推动智慧景区升级、助力旅游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提高了游客旅游体验感和满意度。

    网站地图|法律声明|联系我们|客户服务|集团网群
    Copyright©山东文旅集团有限公司技术支持:鲁网网站备案:鲁ICP备09023214号-22